大肠埃希菌(E.coli)是埃希菌属中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1]体外环境(水源、土壤、食物等)中检出大肠埃希菌往往提示这些环境被粪便污染,因为大肠埃希菌通常不会出现在体外环境中,这在环境卫生学和食品卫生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肠埃希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少部分菌株可引起腹泻,大多数菌株只有在宿主免疫力低下或侵入肠外组织器官时才会引起疾病。
生物学性状
抗原结构
- 菌体抗原(O抗原)>170种,大肠埃希菌之间,以及埃希菌与志贺菌、沙门菌、够远酸杆菌、耶尔森菌属之间的O抗原具有交叉性。[1]
- 鞭毛抗原(H抗原)>56种,基本无交叉反应。[1]
- 荚膜抗原(K抗原)>100种[1]
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表示方法为O;K;H排列,例:O111;K58(B4);H2[1]
抵抗力
致病性
菌毛
E.coli菌毛能使细菌黏附在小肠和尿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上,具有很强的免疫源性。[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首先通过特异性黏附素(菌毛蛋白)吸附到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这种牢固的结合使菌体能够抵抗肠道蠕动产生的冲刷作用而定植下来,然后ETEC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2]能产肠毒素但无菌毛的菌株,不会引起腹泻。[1][2]
肠毒素
肠毒素是外毒素,具有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两种,均为质粒介导。[1][3]
耐热肠毒素(heat stable enterotoxin, ST)对热稳定,可抵抗100℃、30 min的条件[4][5]ST又分为ST1(STa)和ST2(STb)两类。ST1包括ST1a(为猪源人兽共患类型,即STp)和ST1b(为人源主要类型,即STh)[3]STⅠ可溶于甲醇,能引起乳鼠和乳猪肠积水;STⅡ不溶于甲醇,只对断乳小猪引起肠积水。[2]
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xterotoxin, LT)对热不稳定,65℃30min即可破坏。[1]LT是由ETEC分泌并存在于菌体周质中的一种外毒素。[6][7][8][9]不耐热肠毒素免疫原性强,是迄今在人和动物实验中鉴定出的最有效的黏膜免疫原之一。[2]请求来源
Vero毒素
外毒素,能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由此得名。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构成,该毒素可使肠上皮细胞死亡脱落、肠道出血、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变性、血小板聚集、损伤内皮细胞。[10]
溶血素
是外毒素[10]
其他
内毒素LPS等
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
腹泻
菌株 | 中文名称 | 易感人群 | 疾病与症状 | 致病机制 | 常见的O血清型 |
---|---|---|---|---|---|
ETEC | 肠产毒性 大肠埃希菌 |
婴幼儿、旅游者 | 示例 | 示例 | 示例 |
EIEC | 肠侵袭性 大肠埃希菌 |
较大儿童、成人 | 示例 | 示例 | 示例 |
EPEC | 肠致病性 大肠埃希菌 |
婴幼儿 | 示例 | 示例 | 示例 |
EHEC | 肠出血性 大肠埃希菌 |
5岁以下儿童 | 示例 | 示例 | 示例 |
EAEC | 肠黏附性 大肠埃希菌 |
婴幼儿 | 示例 | 示例 | 示例 |
食源性疾病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罗恩杰.病原生物学(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9
- ↑ 2.0 2.1 2.2 2.3 李书光,沈志强,肖跃强等.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主要毒力因子及疫苗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10):59-63.
- ↑ 3.0 3.1 卫广森,陆承平,陈溥言.大肠埃希氏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技,2003,33(1):35-41.
- ↑ 张雪寒,何孔旺,张书霞.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03,24(3):38-40.转引自:李书光,沈志强,肖跃强等.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主要毒力因子及疫苗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10):59-63.
- ↑ 尤建嵩,牛冬燕,崔乃忠.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b及其致动物腹泻的机理[J].中国兽医科学,2006,36(10):847-851.转引自:李书光,沈志强,肖跃强等.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主要毒力因子及疫苗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10):59-63.
- ↑ 张雪寒,何孔旺,张书霞.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03,24(3):38-40.转引自:李书光,沈志强,肖跃强等.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主要毒力因子及疫苗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10):59-63.
- ↑ 尤建嵩,牛冬燕,崔乃忠.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b及其致动物腹泻的机理[J].中国兽医科学,2006,36(10):847-851.转引自:李书光,沈志强,肖跃强等.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主要毒力因子及疫苗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10):59-63.
- ↑ 王星,覃宗华,刘定发.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分子生物学及粘膜免疫佐剂效应[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5,30(4):18-21.转引自:李书光,沈志强,肖跃强等.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主要毒力因子及疫苗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10):59-63.
- ↑ 祝建波,史芳芳,周 鹏.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A、B亚单位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140-144.转引自:李书光,沈志强,肖跃强等.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主要毒力因子及疫苗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10):59-63.
- ↑ 10.0 10.1 10.2 罗恩杰.病原生物学(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