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营养与食品卫生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0行: 第10行:
 
AF毒性与结构有关: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强,有致癌性。AF毒性顺序如下:B<sub>1</sub>>M<sub>1</sub>>G<sub>1</sub>>B<sub>2</sub>>M<sub>2</sub>粮油食品中以AFB1污染最为多见,而且其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因此在食品卫生监测中常以AFB1作为污染指标。
 
AF毒性与结构有关: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强,有致癌性。AF毒性顺序如下:B<sub>1</sub>>M<sub>1</sub>>G<sub>1</sub>>B<sub>2</sub>>M<sub>2</sub>粮油食品中以AFB1污染最为多见,而且其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因此在食品卫生监测中常以AFB1作为污染指标。
  
[[文件:黄曲霉毒素.png|250px|有框|居中|不同种类黄曲霉毒素化学结构的区别]]
+
[[文件:黄曲霉毒素.png|250px|无框|居中|不同种类黄曲霉毒素化学结构的区别]]
 
== AF的理化性质 ==
 
== AF的理化性质 ==
 
AF耐热,在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下不被破坏,在280℃时发生裂解,AF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几乎不溶于水,能溶于油脂和甲醇、丙酮、三氯甲烷等多种有机溶剂,但不容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
 
AF耐热,在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下不被破坏,在280℃时发生裂解,AF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几乎不溶于水,能溶于油脂和甲醇、丙酮、三氯甲烷等多种有机溶剂,但不容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

2016年7月27日 (三) 21:27的版本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寄生曲霉的所有菌株都能产生AF,而黄曲霉则是部分菌株产毒。在我国寄生曲霉罕见,黄曲霉是我国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真菌。20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经研究证实为黄曲霉污染饲料产生的AF引起。由于AF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因而受到重视。

AF的来源

  •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部分菌株产毒。
  • 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las)所有菌株产毒。

AF的化学结构

种类:AFB1、AFB2、AFG1、AFG2、AFM1、AFM2

Af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FW)312~346,其基本结构都含有二呋喃环、香豆素(杂氧萘邻酮),在紫外线下都发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及其结构分别命名为AFB1、AFB2、AFG1、AFG2、AFM1、AFM2

AF毒性与结构有关: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强,有致癌性。AF毒性顺序如下:B1>M1>G1>B2>M2粮油食品中以AFB1污染最为多见,而且其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因此在食品卫生监测中常以AFB1作为污染指标。

不同种类黄曲霉毒素化学结构的区别

AF的理化性质

AF耐热,在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下不被破坏,在280℃时发生裂解,AF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几乎不溶于水,能溶于油脂和甲醇、丙酮、三氯甲烷等多种有机溶剂,但不容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

  1. 黄色结晶,不溶于水,溶于氯仿、甲醇而不溶于正己烷,石油醚,乙醚
  2. 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强荧光
  3. 耐热,280℃裂解
  4. 碱性条件下香豆素形成香豆素钠盐溶于水

AF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 分布:AF进入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脏
  • 代谢:
  1. 羟化(解毒过程)
  2. 脱甲基
  3. 环氧化(毒性、致癌性增强)

B1、M1、G1的二呋喃环双键,易发生环氧化反应,形成2,3-环氧化物,与DNA、RNA形成加合物,发挥致癌、致突变作用。

AFB1-DNA加合物检测AFB1毒性效应指标

AF产毒条件和对食品的污染

AF 的毒性特点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