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雌激素”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营养与食品卫生百科
(以“缩略图”为内容创建页面) |
|||
(相同用户的一个中间修订版本未显示) | |||
第1行: | 第1行: | ||
+ | 植物雌激素可发挥雌激素和抗雌激素两种作用 | ||
[[文件:植物固醇.png|缩略图]] | [[文件:植物固醇.png|缩略图]] | ||
+ | == 生物学作用 == | ||
+ | * 预防骨质疏松 | ||
+ | * 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 ||
+ | * 抗氧化作用 | ||
+ | * 保护心血管系统 | ||
+ | * 抗肿瘤(受体途径和非受体途径) | ||
+ | * 对神经损伤的保护 | ||
+ | * 植物雌激素的安全性 | ||
+ | == 抑制雌激素作用机制 == | ||
+ | #雌激素受体调节作用; | ||
+ | #刺激性激素吸附蛋白的产生; | ||
+ | #抑制性激素生物合成的酶类。 | ||
+ | == 每日参考摄入量 == | ||
+ | 大豆异黄酮(指绝经后妇女) | ||
+ | SPL:55mg/d | ||
+ | UL :120mg/d |
2016年7月22日 (五) 15:46的最后版本
植物雌激素可发挥雌激素和抗雌激素两种作用
生物学作用[编辑]
- 预防骨质疏松
- 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 抗氧化作用
- 保护心血管系统
- 抗肿瘤(受体途径和非受体途径)
- 对神经损伤的保护
- 植物雌激素的安全性
抑制雌激素作用机制[编辑]
- 雌激素受体调节作用;
- 刺激性激素吸附蛋白的产生;
- 抑制性激素生物合成的酶类。
每日参考摄入量[编辑]
大豆异黄酮(指绝经后妇女) SPL:55mg/d UL :120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