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腐败变质

来自营养与食品卫生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其原有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的过程。例如肉、鱼、禽、蛋的腐臭,粮食的霉变、蔬菜水果的溃烂、油脂的酸败等。

原因和条件[编辑]

食品腐败变质是以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为基础的,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主要由微生物作用引起;是食品本身、环境因素和微生物三者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微生物[编辑]

这是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细菌酵母真菌一般来说细菌更占优势。

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编辑]

发霉玉米.jpg

食品中的酶[编辑]

食品本身就是动植物组织的一部分,在宰杀或收获后一定时间内其所含的酶类会继续进行一些生化反应,如新鲜鱼肉类的后熟、蔬菜粮食蔬果的呼吸作用等,可引起食品组成成分的分解,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的营养成分和水分[编辑]

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不同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比例和含量差别很大,而微生物分解不同种类营养素的能力不同,因此食品发生腐败作用时的过程和特点也会存在差异。

例如:蛋白质腐败主要发生在动物性食品中,因为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品则主要是在细菌和酵母的作用下,以产酸发酵为主要特征。食品中水分是微生物赖以生存和食品成分分解的基础,因此食品的Aw越小,微生物越不易繁殖,食品越不易腐败变质。

食品的理化性质[编辑]

食品pH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渗透压食品添加剂、食品的加工贮藏方式等。

食物的状态[编辑]

外观完好无损的食品,可抵御微生物的入侵;食品胶态体系的破坏,不饱和脂肪酸色素芳香物质等的变化均可引起食品色香味形的改变。

环境因素[编辑]

包括温度、湿度、氧气、阳光(紫外线)等均可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速度和特征。

温度[编辑]

大多数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均可在20~30℃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低温环境下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可延长食品保藏时间。

氧气[编辑]

有氧环境中可以生长的微生物,可进行有氧呼吸,生长、代谢速度快,食品变质速度也快。缺乏氧气的环境中,有厌氧生物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速度往往较慢。

湿度[编辑]

空气中的湿度对于微生物生长和食品变质来讲,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未经包装的食品。长江流域梅雨季节粮食容易发霉,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太大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