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

2016年8月24日 (三) 23:06Cdorey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食物成分表

如果您在使用中发现数据存在错误,欢迎随时通过右上角编辑按钮修改,或联系bsense@live.com修改

食物成分表数据来自《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第二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编著,杨月欣 主编);未取得原作者及版权所有人书面授权前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或再版、二次发行。本网站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分享授权模式不适用于食物成分表分类下任何页面,请勿直接套用。

编码 食物名称 食部 水分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 胆固醇 灰分 维生素A 硫胺素 核黄素 维生素B6 备注
Code Food-name Edible Water Energy Protein Fat CHO 总(Total) 可溶性(Soluble) 不溶性(Insoluble) Cholesterol Ash VitA 胡萝卜素(Carotene) Thiamine Riboflavin VitB6
 % g kcal kJ g g g g g g mg g μgRE μg mg mg mg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使用说明

符号及缩写说明

数据表达中所涉及的符号、标注及其意义说明如下:

符号 意义
—— 未检测:理论上食物中应该存在一定量的该种成分,但未实际检测
Tr 微量:低于目前应用的检测方法的检出限或未检出
(0) 估计零值:理论上估计不存在该种营养素,未实际检测
() 估计数值:参照相同或相似食物的给出值,未实际检测
un 不能计算
□□a 中性洗涤剂法测定不溶性纤维
□□b 粗纤维测定法测定不溶性纤维
□□c 无原始数据,通过换算系数4.184进行能量值换算而得

食品分类、名称及编码

食物类编码 食物类名称 食物条数 亚类编码 亚类名称
01 谷类及制品 29
1 小麦
2 稻米
3 玉米
4 大麦
5 小米
9 其他
02 薯类、淀粉及制品 11
1 薯类
2 淀粉类
03 干豆类及制品 17
1 大豆
2 绿豆
3 赤豆
4 芸豆
5 蚕豆
9 其他
04 蔬菜类及制品 82
1 根菜类
2 鲜豆菜及豆苗类
3 茄果、瓜菜类
4 葱蒜类
5 嫩茎、叶、花菜类
6 水生蔬菜类
7 薯芋类
8 野生蔬菜类
05 菌藻类 31
1 菌类
2 藻类
06 水果类及制品 24
1 仁果类
2 核果类
3 浆果类
4 柑橘类
5 热带、亚热带水果
6 瓜果类
07 坚果、种子类 22
1 树坚果
2 种子
08 畜肉类及制品 59
1
2
3
4
5
9 其他
09 禽肉类及制品 15
1
2
3
4 火鸡
9 其他
10 乳类及制品 47
1 液态乳
2 奶粉
3 酸奶
4 奶酪
5 奶油
9 其他
11 蛋类及制品 10
1 鸡蛋
2 鸭蛋
3 鹅蛋
4 鹌鹑蛋
12 鱼虾蟹贝类 44
1
2
3
4
9 其他
13 婴幼儿食品 58
1 婴幼儿配方粉
2 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
3 婴幼儿补充食品
14 小吃、甜饼 13
1 小吃
2 蛋糕、甜点
15 速食食品 115
1 快餐食品
2 方便食品
3 休闲食品
16 饮料类 63
1 碳酸饮料
2 果汁及果汁饮料
3 蔬菜汁饮料
4 含乳饮料
5 植物蛋白饮料
6 茶叶及茶饮料
7 固体饮料
8 冰激凌、棒冰类
9 其他
17 含酒精饮料 32
1 发酵酒
2 蒸馏酒
3 露酒(配制酒)
18 糖、果脯和蜜饯、蜂蜜 31
1
2 糖果
3 果脯和蜜饯
4 蜂蜜
19 油脂类 9
1 动物油脂
2 植物油
20 调味品类 33
1 酱油
2
3
4 腐乳
5 咸菜类
6 香辛料
7 盐、味精及其他
21 其他 12 -

数据来源

本WIKI数据来自《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主要为国家科技部2001年公益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2010)以及达能营养基金项目(2001)的研究结果。少数数据引用文献发表以及食品标签中的数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将引用和借鉴的数据在“食物源”一栏中进行了注明,本站参照原注明来源进行整理,转载请勿删除引用来源及《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等字样,谢谢。

  • UK-FCT:英国食物成分表(2002)
  • USA-FCT:美国食物成分数据库(SR16)
  • Japan-FCT:日本食物成分表(2000)
  • Korea-FCT:韩国食物成分表(2001)
  • ShH-FCT:上海食物成分表(1990)
  • FJ-FCT:福建食物成分表(1991)
  • YN-FCT:云南食物成分表(2003)
  • FNL:食品营养标签

表述方式

所有营养素的含量均以100g可食部食物来表达。很多食物具有不可食部分,对于从市场上采集来的食物,分析工作者按照居民通常的加工、烹调和饮食习惯,去掉其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后,剩余的即为食物的可食用部分。[1]例如需要去骨的肉类、去皮的蔬菜和水果等。“可食部”栏中的数值表示某一食物中可食用部分占食物样品的百分比,用于计算食物可食部分的重量。计算1000g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可用下面的公式:

       X=A*10*(EP/100)

其中

  • X:1000g市售食物中某营养素的含量;
  • A:食物成分表中每100g可食部中该种营养素的含量;
  • EP:食物成分表中可食部比例。

食物的可食部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因运输、贮藏和加工处理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当认为食物实际的可食部比例与表中的数值有较大出入时,可以采用自己实际测定的食物可食部比例计算营养素含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第二册,5
最后修改于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23:06